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03章 外藩失据

“绛帻鸡人送晓筹,尚衣方进翠云裘。

“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。

“日色才临仙掌动,香烟欲傍衮龙浮。

“朝罢须裁五色诏,佩声归向凤池头。”

这首唐朝大诗人王维的七律《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》,描写了当年大唐帝国早朝时的景象。

其中一句“万国衣冠拜冕旒”,更是中原王朝强盛之时,万邦归服的真实写照。

这种“八方来贡,万国来朝”的场面,向来都是天朝历代的统治者们,崇高的追求。

自古以来,“封贡体系,宗藩关系”,既是中原王朝唯一认可的,东方国家间的基本关系模式。也是保护着天朝疆域安全的,重要缓冲。

至有清一代,前朝的宗藩体系依然得到延承,更是一度发展到了顶峰。大清的藩属国,在最多的时候曾达到近二十个。

这些属国,环绕在大清的边塞和海疆之外,成为屏护中原的重要藩篱。

外有藩属遮护,内又设有如土司、盟旗、诸藩部等以作羁縻。大清在这样一层层的拱卫之下,也才看似安稳。

然而,当西洋强势崛起,东方的天朝也日渐没落。此消彼长之下,西风也逐步开始向东侵蚀。

最终东方原有的秩序被彻底打破。取而代之的,是西方推崇的殖民体系。

从十八世纪中后期,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,大清的藩属国,就逐渐遭到列强的入侵。相继被控制,或直接被殖民。

其中,西域之外的几个藩属,大多被沙俄陆续吞并。

西南的几国,也遭到英国势力的侵袭。

东南海外的苏禄国,则早已沦为殖民地,断绝了与中原的交往。

对于发生在藩属国的这些事情,内忧外困的大清朝廷,自顾尚且不暇,更是无法庇护。

直到国内形势略有好转,朝中的有识之士,才又重新审视起了四下的情况。而此时周边的属国,也已所剩无几。

其中北方的朝鲜、东方的琉球和南方的越南,因与中原文化关联久远,其地理位置对大清的国防也更为重要,便受到了格外的关注。

在这三国之中,东边的琉球,经历了日本侵台事,陈家兄弟果断出军,已然重得掌控。

东北的朝鲜,虽久被日本觊觎,且已有所行动。但碍于日方与大清的实力差距,更加之其新败于西南尚未恢复,暂取蛰伏,还算安稳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